近年来,全国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效益稳步提升。江苏如东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如东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户达超过4500家,家庭农场总经营面积近50万亩。
(资料图片)
乘云上网 种出休闲农业“好风光”
近日,位于如东县掘港街道的虹桥家庭农场和爱云家庭农场里一片欢声笑语,来自环镇小学501班的学生们正在这里开展社会实践,通过采摘草莓、除草、学习农耕文化等活动感受美好田园生活。
虹桥家庭农场和爱云家庭农场是由农场主张爱云相继创办于2017年、2020年,总投资约3000万元,建有智能温室十二万平方米,采用物联网管理技术,主要种植葡萄、桃子、草莓等特色精品水果,这几年,农场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农事体验、青少年实践、产地初加工、餐饮及休闲旅游等具有如东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张爱云介绍,农场已经实现采摘、餐饮、垂钓、露营等一体化发展,目前正在着手民俗项目的打造,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在马塘镇芊依园艺家庭农场内,各种花卉竞相绽放,姹紫嫣红。“我们主要种植市场上比较俏销铁线莲、月季、绣球、蔷薇等花草。”农场主陈芳介绍,农场目前花卉品种达上千种,通过“互联网+订单种植”,提前规划好销售方向,每年的销售量达十万株。同时,在农场内打造园艺花卉小花园,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让美丽经济释放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增强“她”能力 凝聚产业振兴“她”力量
近年来,如东县妇联引导广大妇女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不少女性家庭农场主用勤劳与执着,演绎现代女性独特风采,为乡村振兴注入“她”力量。
双甸镇瑞康家庭农场创办于2012年,十余年来,在农场主陈佳慧的苦心经营下,目前农场的种植面积近1200亩,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并形成生产、收储、烘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模式。农场为周边农村妇女提供了40多个就业岗位,被授予南通市巾帼示范家庭农场、江苏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岔河镇赵云家庭农场的当家人赵云也是一位执着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女性,6年前,她毅然从家纺行业转行,一头扎进了农村,开始了农场的专业化运营。身为女性的她,心思细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大胆采取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雇佣种田高手分区域管理,制定激励机制,调动种植积极性,在技术生产上,邀请农业专家进驻农场现场指导。经过6年的发展,农场由最初的400多亩扩大到目前的近7000亩,不仅带动周边村民200多人共同致富,同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多人,已成为本地名副其实的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基地。
不爱红装爱农庄 培育沃野上的“新农人”
广袤的农村大地,蕴藏着无限生机与希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怀揣梦想回到家乡创业,办起家庭农场。这些文化水平高、思想活跃的“新农人”,正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在栟茶镇江安村的如东仙农果园家庭农场内,农场主康海建正在忙碌着。6年前,在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后,康海建毅然放弃城市里安稳的工作,回到农村发展无花果种植。种植的无花果主要以线上销售为主,鲜果保质期短,产量与销量不匹配……面对重重困难,康海建没有气馁,很快就想出了破解方法。一方面积极拓展线下市场,与周边水果店达成合作意向;另一方面延伸产业链,在无花果的深加工上下功夫。市场上出售的深加工机器不符合实际需求,他就自己想方设法改装。经过不懈地努力,农场实现了从鲜果销售到果干销售的转变,种植面积由最初的10亩扩大到170亩,去年实现收益100多万元。
青年农民是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近年来,如东鼓励大学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农民经纪人等返乡青年人才创办领办家庭农场,不断加大职业培训力度,组织广大青年农场主参加农业创业创新大赛,举办家庭农场主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一代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高玉霞 周颖石 康昊文
[编辑:高锋]关键词: